close
分類:天心月圓
2006/12/10 23:28
 
                          

已好幾天凌晨二三點才就寢了
那天早上五點一過起床匆匆漱洗後便立刻上佛堂作早課
要趕在六點前出發到新店去參加法會
師兄受邀當義工七點就須報到
我隨喜參加的八關齋戒則八點才開始
從啟程時的天幕微亮直至離開講堂已是萬家燈火了
又是個充實而有意義的一天哪

受持八關齋戒功德很大 六十萬世免愁吃穿 往生淨土乃在中品中生以上
我一如往昔不忘先將所有功德回向法界一切眾生及累劫冤親債主
再回向給家親眷屬等 離苦得樂 同生淨土

時時念*阿彌陀佛及每天禮佛108拜 已是20年來一直不變的功課
同樣禮佛作功課 必須問自己到底只是為自己或親人拜呢
還是為一切輪迴的苦難眾生而拜
所作一切功德只是回向自己或自己的親人呢 還是回向一切眾生?
只是回向世間的身體健康升官發財呢
還是回向淨土永恆不死不苦的究竟安樂?!
同樣一份時間精力 存心不同果報也大不相同

心不敢放逸 只因感受到自己與眾生都還在輪迴受苦 
自然也就不願花時間作無意義之事 寧可靜默 安神守口非佛語不說
珍惜吋吋命光 乃至將體能壓榨到最後一秒鐘才願去夢周公
一切的努力無非就是希望能擴展自己的生命力
自我儘管渺小 不過是牆角的一株小花小草 也期許世界因己而更美麗

明君提到說
"當念念為眾生不為自已時 會漸漸感覺不到身體的存在
是不是因為我執較輕的緣故"
沒錯 應該就是這樣 若事事只為自己就有煩惱 煩惱會讓身心沉重
又問: 那身體是否還存在呢 兩者之間的受用是同或不同呢
嘻 身體難道還會憑空消失嗎 兩者之間 冷暖自知囉
能身輕如燕 是來自心的禪悅輕安才感得身的自在啊

前者是輕安怡悅的狀態
後者若用比較強烈的字眼作說明
就如失戀的人 走路腳步沉重 無精打采 失魂落魄等等
初果須陀洹已入聖人之流 就已無得失之心 已無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雖無我相 並不表示沒有身體啊
另外...
觀照 有三個層次
觀照本身還有個<能觀之心>與<所觀之境>
雖仍屬二元對立 但也無妨 以此藉事鍊心讓德業增上
觀照再上去一層是照住 更上一層則是照見

照住  在*念佛法門來說 就是<事一心不亂>
照見  則是<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的境界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這照見的工夫 便是明心見性 已證得法身了
此時能清楚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 世間出世間法也已通達明瞭  
這也就是*念佛達<理一心不亂>的境界 
所以 若想知道宇宙一切真相就請老實念佛啊

世尊教我們<依義不依語>
我們看經典時不要被文字卡住 死在文字相裡鑽不出來
真實義不是用研究討論可明白的 因為一旦落入文字相.言說相就已非真
其內涵與真正的義趣 貴在能<悟>
就好比 "以手標月" 主要是想讓人看到真正的月亮 而不是要我們看手指啊
可是 我們卻往往只停留在手指的位置(著相)
因此 永遠也見不到真正的月亮(佛性)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任何人事物 都離不開蝴蝶效應
從"蝴蝶效應"裡我們能悟出什麼道理呢? 它的綱領.主旨在哪裡?
這個發現對我們的修行有哪些正面的意義嗎
對眾生的幸福可有啥正面的影響呢 我當生起什麼心態來貢獻一己之力呢
...........
這些自我提問應是比較具建設性的
畢竟我們要的是真修行.真清淨.真離苦得樂而不是要作佛學通家
即使佛學家 她們的心還在意識裡打轉
所以難斷煩惱.習氣 妄想雜念既多 想離苦得樂就更難了
作世間學問尚要抓重點.講效率 修行豈能不找出綱領呢

世智辯聰 是學佛的八難之一
老實藉*念佛.讀經.持咒來修禪定 這比在文字裡論斤論兩重要太多了
有禪定才能開智慧 有智慧方能契入證悟之境
否則 解悟再多 未達證悟仍是食髓而不知味啊

*南無無量壽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蓮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